四分五裂,印度必然的宿命?

 

近年来,印度在经济上越来越被国际媒体看好,尤其是西方国家大声疾呼东亚的未来取决于中国与印度的竞争,并将之称为龙象之争。但是真正了解印度国情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印度的强大只是虚有其表,四分五裂才是印度的真正底色。

那印度的四分五裂的原因何在,国家解体是否会成为其必然的宿命?

印度从未真正统一

不论是现代印度还是古印度从来都不是一个真正实现大一统的国家,南亚次大陆这片土地上的文明总是处于合了就分,分就难合的状态,这种历史文化基因也被现代印度成功继承。

印度与中国历史的不同在于,中国历史上大多时期都处于大一统的王朝统治之下,虽然也不断出现王朝更替,但是这些王朝更替都是建立在对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基础之上的。

而印度的数千年文明向世界所展示的是,南亚次大陆文明不断被外来文明入侵并颠覆的历史过程。

南亚次大陆的原生文明被称为哈拉巴文明,大约是公元前2500年由达罗毗荼人在印度河流域创造,这是古印度最早的人类文明。

公元前20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的兴都库什山脉开伯尔山口闯入古印度,这个以草原为生的游牧民族很快就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成为入侵古印度的第一个外来民族。

雅利安人为了更好的管理和控制达罗毗荼人,专门创造了在印度流传至今的种姓制度,而达罗毗荼人就是种姓制度中最低贱的阶层。

公元前6世纪,崛起的波斯军队在国王大流士一世的带领下通过开伯尔山口入侵古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并在此统治了200多年。

波斯帝国之后是世界史上著名的军事家,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其先后征服埃及,剿灭波斯帝国,最后通过同样的路线将疆土扩张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地跨亚欧非的庞大帝国,并将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明带到古印度。

然而公元前323年,这位大帝突然因病英年早逝,导致其建立的帝国很快土崩瓦解,此时,古印度河流域的本地王朝兴起,尤其是孔雀王朝更是控制了古印度北方的大部分地区。

公元8世纪,西亚的阿拉伯人再次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征印足迹进入这片古老的土地,并将伊斯兰教带入古印度,伊斯兰教与本地印度教势力也开启了漫长的角力。

公元1562年,蒙古人的后裔又从开伯尔山口入侵古印度,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强大的莫卧儿王朝,这是印度历史上最富强的王朝,也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莫卧尔帝国在其第三代皇帝阿克巴的带领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励精图治,依靠能臣武将的辅佐,阿克巴制定了统一印度大陆的计划。

经过15年的不间断征伐,阿克巴于1569年统一了除印度南部的大部分印度领土,庞大的帝国领土让莫卧尔帝国成为与同期的大明王朝、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并列的世界三大帝国。

从17世纪开始,莫卧尔帝国开始逐渐衰弱,由于连年战争导致农民负担越来越重,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各地区开始寻求脱离中央王朝的统治,形成高度自治的割据态势。

17世纪中期,帝国各地的反封建斗争更加剧烈,当时的莫卧尔帝国皇帝奥朗则布进行了残酷镇压,但是仍然难阻帝国衰落之势。到奥朗则布去世时,部分封建领主已经脱离帝国统治,成立独立王国。

而此时周围的各民族也趁火打劫,不断对莫卧尔帝国的各省份进行劫掠和屠杀,尤其是1739年,伊朗将领纳狄尔沙的入侵还迫使莫卧尔皇帝进行割地赔款。

然而欧洲殖民者才是这块次大陆的最终胜利者。18世纪中期,欧洲列强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先后入侵印度,英国在斗争中最终胜出,成为这片土地的新主人,莫卧尔帝国于1857年灭亡,该王朝覆灭后,留在这片领土上的是大大小小进行割据统治的土邦。

英国殖民当局一开始也想将土邦手里的土地强行纳入自己名下,但是这严重侵害了土邦的利益,由此引发了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而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却给英国在印度的统治以沉重打击。

之后英国人学精了,便开始考虑与印度土邦进行合作。

英国人利用各土邦之间的矛盾进行分而治之,通过软硬兼施与各邦的王公达成协议,每年向这些王公让渡一部分收益,保证他们在各自邦内的特权,而各邦王公则替英国对日常事务进行管理,维护英国的利益。靠这种手段,英国在印度历史上首次完成了统一。

英国在统治印度时期,将欧洲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生活习惯都嵌入了当地的社会生态中,也就是说英国替印度打造了一套管理国家的框架结构,而之后的事情也让人大跌眼镜,印度人在送走英国人后,老老实实地接受了这套社会管理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元气大伤,不得不放弃在英属印度大陆的统治,但是英国人在离开之前,于1947年按照宗教信仰制定了《蒙巴顿方案》,在这片区域实行“印巴分治”,由此诞生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的国家,从而形成今天南亚的政治格局。

纵观南亚次大陆的发展历史,印度所在这片土地的人民历经多次异族的入侵,但是印度当地原生民族始终无法同化新来的民族,导致印度的民族成分越来复杂。

据印度官方1956年的统计显示,该国有200多个民族,语言更是多达1652种。

面对如此多的民族和500多个土邦,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在独立后没有勇气进行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把王公割据势力打掉,而是选择与各邦进行互相妥协,尤其是承认了印度各邦对自己邦内土地的所有权,大大降低了印度中央集权的凝聚力,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和执政效率。

印度土邦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这些历史上形成的地方邦势力是印度进行深度改革的巨大障碍,因此印度自独立后就处于一种浅层次的统一状态,一旦国家出现危机,地方邦就会表现出脱离中央政府控制的动向。

宗教矛盾、种姓文化和外交政策

印度国情中的分裂因素除了土邦自治权过大,另一个就是宗教矛盾。

1947年英国人之所以进行印巴分治,也是考虑到印度两大教派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教徒之间的矛盾,但是印巴双方独立建国并不意味着两国之中就没有对方的教徒了。

印巴分治之后,印度国内在宗教信仰方面,印度教教徒占总人口的80%,数量在10亿左右,伊斯兰教教徒占11%,数量在1.6亿左右,其他教派还有佛教、锡克教等。以此看来当初英国如此划分明显有挑拨印巴矛盾的嫌疑。

印度教与穆斯林之间的矛盾已有上千年历史,但是不论是当初的英国殖民者还是接收英国衣钵的印度政府都没能有效化解双方的矛盾,由此导致印度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断受到两教派冲突的困扰。

当初伊斯兰阿拉伯人入侵印度时把伊斯兰教带入了该地区,为了体现伊斯兰教徒的优越性,阿拉伯统治者曾要求大批印度教教徒转信伊斯兰教,从而引发双方的教派厮杀事件。自此宗教矛盾就开始在印度文明中长久存在。

印度独立后,印度国大党政府为化解双方教徒矛盾曾提出多元化宪政的政治口号,其宣称不会以宗教和族群特征来讨论政治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两派之间的冲突。

但是随着人民党的上台,印度政府在宗教政策上开始提高印度教徒的地位,因为莫迪所在的人民党背后存在一个右翼极端民族主义组织,就是1925年成立的“国民志愿服务团”,其更推崇印度教,贬低穆斯林教徒。

莫迪能够上台执政,依靠的就是在国内占绝大多数的印度教徒的支持,其自然在宗教政策上要向印度教倾斜。

但是莫迪排外的宗教政策却导致印度社会出现了骚乱,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2019年12月11日,印度国会上议院通过了一项名为《公民身份修正法案》的法案,根据该修正案规定的内容,印度政府将为受其3个邻国宗教迫害的教徒提供成为印度公民机会,但是穆斯林教徒除外。

该法案次日就在总统科温的签署下正式生效,生效速度不可谓不快。

该修正案被穆斯林教徒认为是公然歧视该国穆斯林教徒的法律地位,此消息发布后受到国内外尤其是邻国巴基斯坦的强烈批评,而且引起该国东北部阿萨姆邦发生大规模动乱,还导致原本访问印度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推迟了访问计划。

外界对该修正案的批评和质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宗教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已经越来越世俗化,各国对宗教信仰都采取自由信教和教徒身份平等的政策,印度人民党此行违背了印度宪法奉行宗教平等原则的基本精神。

第二,印度阿萨姆邦长期遭受非法移民的困扰,非法移民若依靠此修正案获得印度公民身份,将对该地区的语言和民族文化造成侵蚀,长期下去可能会改变该地区的人口比例,影响社会治安。

而且非法移民中必然存在部分家庭成员是由多种宗教成员构成的情况,新的修正案将给这些移民家庭制造不必要的分裂。

第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宗教迫害为由长期对印度进行重点关注,印度此举已经招致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的不满,该委员会已经要求美国政府对印度政府进行相关制裁,这明显会破坏正在不断得到加强的美印关系。

以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为代表的邻国已经对印度发出警告,要求印度尊重国际惯例,改变错误做法。

尤其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双方本就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常年以炮击互相问候,这次莫迪推行歧视穆斯林的宗教极端政策必然给原本不佳的两国两军关系火上浇油。

莫迪政府在宗教政策上的不理智行为虽然获得了印度教徒的支持,但却同时贬低了其他信教教徒的地位,这将加剧以穆斯林为代表的少数教徒对中央政府的不信任感,从而增加印度部分土邦的分离冲动。

除了宗教矛盾可能导致印度国土分裂,印度延绵数千年的种姓文化也给印度带来相当大的麻烦。

种姓制度是当初入侵的雅利安人为控制当地的达罗毗荼人而创造的一种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印度虽然早在1947年就在法律层面废除了种姓制度,但在现实社会中还大量存在。

该制度将人分成三六九等,不同种姓的人之间在生活、学习、婚嫁及工作等社会活动的各方面都有严格的区分。尤其是在印度的农村地区,种姓制度从出生时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以结婚为例,不同种姓的男女结婚,在印度是非常危险的行为,新娘和新郎大概率会被亲朋好友残忍殴打甚至杀害。

2019年1月2日,根据印度当地媒体报道,一名22岁的高种姓女子因私自嫁给低种姓男子,被女孩父母认为是侮辱了其所在的高种姓的尊严,因此其父母不仅将其残忍杀死,还把尸体烧成灰烬,扔到附近的河流中。

上述案例只是种姓制度对印度农村群众在婚嫁方面的严重危害,而印度种姓制度这种愚昧的封建陋习对印度社会大众的极限压制,导致其无法实现阶层跃迁,破坏各阶层人民的团结,从而扼杀印度的国家创新和进步才是种姓制度让人深恶痛绝的根本原因。

种姓制度让国家变得没有希望才是最可怕的事情,而民众迟迟看不到出人头地的希望,无法享受到国家发展所带来的红利自然不会拥护当政者的统治,反而在国家有难时选择脱离也就不奇怪了。

印度社会容易产生分裂还与其对外政策有关。

印度这些年经济虽然取得了不俗的发展成就,按照GDP计算其已经把英法等欧洲强国甩到了身后,但是由于其国家治理能力太差,其在发展对外关系时总有一种迷之自信,不把周围国家放在眼里。

由于其经济发展的不错,因此屡受西方国家青睐,尤其是在当今美国拼命围堵中国的大环境下,印度被拜登的甜言蜜语所迷惑,认为有美国撑腰,就可以对中巴等国采取挑衅政策。

印度不仅与中巴关系不好,而且与尼泊尔、孟加拉国甚至斯里兰卡关系都不太好,这主要是一方面是因为在新冠大流行时期,印度对内无法有效控制疫情,对外则受到美国怂恿,导致其选择了剑走偏锋,将国内焦点转移到对外关系上。

通过对中国保持强硬态度来凝聚民族凝聚力,以向国内展示其“强大领导力”。

莫迪明显是自不量力,中国不论是在经济、科技还是军事、外交方面的实力都远不是印度所能比的,莫迪以为中国因为在东南方向要应对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挑衅就会在中印边境问题上让步,莫迪实在是想得太天真了。

印度在边境问题上目前面临着多方的压力,因此国人将印度目前的窘境称为多地打印,或者叫“立体打印”。而且我军在最近也对其发出了“不要误判形势”的警告,印度若再不知好歹地踩踏我军的红线,必遭受猛烈反击。

而我军这次的反击一定会再现1962年的景象。对印度来说,在边境问题上的惨败必然会大大影响莫迪在国内执政的基础,而且会让国内原本就存在的各种分离势力找到独立的机会,这对印度国家安全来说是大大的不幸。

尤其是以印度东北部六个邦为代表的分离势力,这六个邦不仅在地理上与印度只有一个狭窄的西里古里走廊,而且在民族、宗教、文化等方面与印度教也大大不同,其一直就是印度政府的心头大患。

印度在当前微妙的大环境下还是应虚心听取我军的劝诫,不然到时候出了事只能印度自己担着。

结语

印度数千年被外族不断入侵的历史让世人看到了当今印度国情最大的特点:印度本就不是一个真正实现大一统的国家,而更像一个地理概念,其能走到今天保持国家主权完整已经很不容易了。

但是印度当前的内外政策都对印度维护国家主权很不利,如果印度真的走错一步,那印度很可能再次回到历史上的“战国时代”,而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才是印度的常态。

本站的图片及内容来自于网络文章,文章和图片的版权归作者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站长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及后果。【四分五裂,印度必然的宿命?】本文地址:http://www.jsdaheng.com.cn/zhishi/420752.html